演出時間:10/15(六) 19:30
演出地點: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-實驗劇場
演出形式:演出結合打擊樂器、身體打擊、舞蹈、即時觸碰影像、虛擬替身、擴增實境。內容傳遞其現代環境產生無所不在的負面情緒,像是一場演不完的夢境持續蔓延;本作從外在、內在、個人與社會角度出發,以虛實間關係建構出整個旅程,藉由歌聲吟唱與肢體表演,將堅定的信念傳遞出去,強調一起走下去的那份力量。
「相信自己!相信未來的自己會更好,未來的數位世界將串連起我變成我們,引導我們在艱難中共同成長。」
整場一個小時表演分為「深、生、亂、夢」四個篇章。
「深」呈現現在自我,表演者從真實(觀眾席)進入到內在世界(舞台區),並使用打擊樂展開整場表演,暗指現在充滿挑戰的狀態。
「生」呈現過去自我,歷經剛進入到數位的喜悅,嘗試創造烏托邦的虛擬環境,過程中轉化佛教探討不生不滅狀態概念,創造與經歷八個過程,期許達到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、痛苦的境界—「涅槃」。
「亂」呈現社會自我,我們都快被病毒與恐懼吞食了?甚至被有意或無意的人云亦云,玩弄於手掌之間?# 中的那些標籤雖是虛擬的訊息,卻又如此真真切切的貼在自我的身上。這次就放膽讓鬼魅,帶你探索心中的所有不安及想像,鼓舞在飛速的日月之間,好好感受世代所帶來的混亂與無常,勇敢地打破界線讓黑白並存,所有風雨才能化為前進的力量。
「夢」呈現未來自我,無論如何給自己一個堅定的信念,相信數位與網絡無遠弗界的力量,將藉由歌聲吟唱出一份堅定的信念穿越時空,並且強調我們不是一個人,帶給其他人繼續走下去的那一份力量,學會在艱難中共同成長。
演出單位|黑碼藝識
製作統籌|詹嘉華
導演/影像|陳建志
劇場/燈光|張景翔 
編舞/演出|黃任鴻
作曲/演出|蔡子萱
音樂/DJ|胡俊涵 
妝髮|許方寶
虛擬角色動態捕捉|潘奕均
虛擬角色設計|謝欣儒
服裝設計|黃彥鈞
口白配音員| 蔣鐵城
前台經理|張薰尹
音響工程|林佳興、劉曲恩
燈光執行|謝中誠、張世諭
錄影|陳玟潔、張岳文
攝影|彭雲祥、李蒼瑀 
指導單位|文化部、臺中市政府
策  展  人|陳韻如
主辦單位|臺中市政府文化局
承辦單位|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
協力單位|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科技藝術實驗中心、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意科技與產品設計系
贊助單位|天鼓擊樂團、噪音科學、溫日影音、雲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特別感謝|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、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、李俊逸、李家祥、許芷榕、吳欣怡、林恩如

You may also like

Back to Top